[投資人生] 第一年的韭菜人

108 年度8/5開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。
8/31領到了人生第一份正值工作的薪水。

最一開始的財務規劃

40萬的學貸,再加上手機,相機等負債一共約55萬。
領到薪水的前五個月,首要目標是還清學貸以外的15萬
猜猜剩餘的我做了什麼。
我居然還花了3萬多買了一台電腦,2萬多買了螢幕,1萬買了一組耳機。
還和女友合買了一台switch(雖然是用公司禮券,但手把周邊也是很燒錢)

每個月直接當月光族。還有40萬沒還…
突然有天在記帳的時候發現,哇。怎麼當了半年狗,我的財務毫無進展……
那我這樣還要當幾年的狗? 加上當時又是輪班,連續四天大夜身體真滴吃不消。
(理想是晚7到早7,實際上平均是晚6.5到早8.5)

因此開始更進一步的研究各家定存,各種信用卡回櫃,以及開源節流的方式。
為自己訂出每個月的目標花費。
定義出必要/非必要花費。
例如房租/存款/機車油錢是必要花費
而交通/吃飯/社交/遊玩/3C用品等都是非必要花費。
總金額扣除必要花費後,才是非必要花費。
Ecxel簡單拉了一下公式,多久可以還完學貸,每個月有多少的非必要花費便一目了然。
沒有做到任何的開源,但是明確的定義出了支出的流量以及目標,
因此便開始了我財務規劃的第一步。

其實我一直都有記帳的習慣,不論是5元還是100元,
我都會記下來,並且每週和身上的錢相互驗證。
後來覺得這真的只是在記帳,並沒有對我的財務有任何幫助。

改變了記帳做法後認為五塊十塊的”遺忘”實質上無傷大雅,
重要的是整體的占比,大方向,是在自己的計畫之中。
例如一週花0.5~1小時在記帳這件事情對於現在的我是很荒謬的。

我的錢包和我的帳上並不會因為有100塊的落差而影響了我的規劃。
但我卻需要用幾十分鐘的時間跟記憶搏鬥,這顯然不是那麼划算。
當然我也不是說小錢都不需要在意,而是相對小的時候,記不起來就算了吧。

 

 第一次進入股市

為了讓目標更清晰,所以從當年年底便開始了零存整付,當時看中的便是1%左右的年利率。
如果說我整年下來存了20W,我明年解約就是20W+20W*0.01=20W+2K
根本爽賺兩千。而且唯一風險是銀行倒掉。我便開始了我的小計劃。

但在搞懂年化報酬率,平均報酬率的同時,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情。
就是0056的年化報酬率居然平均下來有5~8%,直接海放定存。
於是便開始研究了ETF,開始學習股票交易。

我認為股票交易是詭異的,門檻極低,沒人教學,但人人都可以進入。
很想要好好的學習ETF是什麼,跟各股差異又是什麼,為什麼不小心一堆人破產。
又為什麼一堆人可以致富,各位老師明牌滿天飛,他們熱於助人還是圖什麼。
像是踏入了神秘的位置領域…,什麼都想學一點,但又什麼都看不懂。

在迷茫之中逛到市場先生的部落格,就像是未開地圖上把燈都打開。
全盤的知道了有哪些東西,但天資不聰穎的我在各區塊深入探險時卻頻頻碰壁。
這對我來說還是有點太難了,我想。
每個專有名詞都需要去查詢,然後看各種不同的解釋。但往往還是無法理解。
直到有一天,發現了財鼠的頻道
真的是為之驚人! 夯翻鼠系列大概看了不下一百次,然後跟著去理解每個名詞。
這頻道我大該推薦給不下十人。
認識了各股和ETF的差異,基本面的重要,籌碼消息技術面的功用。
股票的交易方式以及獲利來源。
因此在109/03/03得時候買下了人生的第一支ETF 0056
一張 28塊的0056 加上手續費一共28039
也在109/05/05買下了400股83.95元的0050 
這張0056 在當年的8/11 配息前賣出(30.35)(當年配息1.6),一共賺了2238
而這張0050 則是捕到一張後,持續放到了最近(1100511)股市大崩盤的時候才賣出(135.2)
一共賺了41582。

正確的投資方式

在這條路上,一直在找尋所謂的正確投資方式。
主被動物件占比要怎麼放,部位要怎麼調整。
殺進殺出還是長期持有。
大概是109年底的時候,開始聽到了股癌的podcast。
主委的觀念就非常好,
在節目中也不段的提醒
這種東西沒有絕對,不是所有東西都是二元論。
不要文人相輕,尊重每一種做法,可以討論但不要去抨擊人家。

搞不好當沖仔他就是可以賺到錢,搞不好就是有即時下船的航海王,
搞不好融資融券槓桿開爆一夕變身少年股神,都是有可能的。
沒有絕對的最法,只有適合自己的方式。

在每次聽節目的時候,除了學到新的知識以外,又會回去看看自己的籌碼。
進而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。可以承擔的風險是多少,對自己的部位又是什麼計劃。

我很喜歡股票,我認為關心股票可以變相地讓你知道現在世界上發生什麼大事。
未來的趨勢是什麼,甚至現在哪個國家在貿易佔到上風。

今年總結

進入股市到目前1年多一些。
從一開始會聽信TY一些老師分析各股的潛力以及未來的方向,到現在依然會看,但僅此於增加自己的市場觀,並不會輕易地進入選股名單內。
從買ETF到買零股。
從零股持續賺錢到最近股災獲利直切砍半出場。
我或許很幸運,在股市行情最好的2020進入,因此可以看到大風大浪但沒受什麼大傷。
這一年下來,被動投資的0050/006208反而是獲利的主因。
而整年各股的收入都在這次股災的某科連三根跌停後剛好損益相抵。
獲利率也從20%掉到剩不到10%
事情發生得很突然,但看看台股的基本面,心情便平復了不少。

目前的策略

今年的策略會改變成8成被動投資,2成主動選股,而選股標的也會遊走在半導體。
不當沖不融資不融券不槓桿,不買期貨不玩延伸金融品。持續且穩定的入金。
延伸金融品是零合遊戲,但股票不是。
不碰上面那些東西,頂多賠錢,但人生無須登出。

投資總結

每個人一定對投資都會有不同的想法,可能是發大財,可能是炫耀自己是先知。
對我來說,他只是財務規劃的其中一環,幫助累積資金。
0050的年化報酬率平均6~8%,因此我選擇把錢丟在這裡。
或許有人會覺得風險太高或是賺得太少。
但我想,每個人確實了解大盤ETF後,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想法。
股票就是這樣,不需要因為別人一句話就改變自己的價值觀,錢是自己的,
不論賺還是陪,都對自己負責就可以了。
畢竟少賺了他不會賠你,賠錢了,他也無須付款。

 

 

 

 

0 0 votes
Article Rating

Please rate this